"陈晓楠" 共找到影视: 149 部

凤凰大视野:追寻远去的战场——滇西抗战纪事 1

凤凰大视野:追寻远去的战场——滇西抗战纪事

  • 已更新至5集
  • 2016  

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。作为滇缅抗战史方面公认的专家,戈叔亚成为媒体最抢手的采访对象,他的博客点击量超过160万人次,他的博文也被认为是“了解滇西抗战史最为详实的信息来源”。然而戈叔亚开始追寻滇西记忆,还要从三十多年前说起。1983年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的戈叔亚,曾经想要下海经商,但是一次意外的经历让他走上了研究滇缅战史的道路,30多年来,他的足迹遍及云南、缅甸、印度几乎所有中国远征军涉及的战场,对很多远征军老兵进行口述历史的采访。时至今日很多老兵已经撒手人寰,但戈叔亚的追寻还在继续。

凤凰大视野:黑血——日军对华细菌战 6

凤凰大视野:黑血——日军对华细菌战

  • 已更新至5集
  • 2014  

  石井四郎(1892年6月25日—1959年10月9日),日本陆军中将,医学博士,侵华日军731部队首脑。731部队的创办者进行许多人体实验,研制了细菌武器而知名。在中国等地对无辜平民进行活人细菌感染、解剖生化实验,残忍程度令人发指,致使不完全统计约有3000余名中国人、朝鲜人、苏联人、美国人、英国人被活生生的残害至死,犯下滔天罪行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,石井四郎诈死脱过东京军事法庭的审判,并企图销毁所有的罪证。日本战败后,他用残杀许多人生命代价获得的细菌资料,私下同美国进行交易,逃避了战争法庭的审判。 1959年石井四郎病死于老家千叶县。

家在上海:返城知青生存路 4

家在上海:返城知青生存路

  • 已更新至5集
  • 2012  

  据说,知青返城的那年冬天,一场黑风暴刮了七天七夜,因为没有了胡杨林的阻挡,整个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仿佛都卷到了空中。在那个记忆中异常寒冷的冬天,成千上万的男女知青,从各个偏远的团场走出来,他们顶着风沙,沿着他们亲手修筑的公路或干渠,汇集到阿克苏地委的大楼前。1980年11月23日,他们开始绝食请愿……
  他们,从新疆千方百计地回到上海,后来又带着说不清的情感一次次地重回新疆。上海,新疆,其实都曾经是他们出发的地方。任何一代人,都不可避免地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。我们在这里所记录的这些人,他们,从十几岁一同踏上去往新疆的路开始,就注定了将会有着共同的经历、悲喜和命运,将会有着那么多平凡中的传奇;即使在他们纷纷返城的这三十年来,也依然如此。他们的人生脚步,他们的情感起伏,让他们成了永远的上海青年,同时也成了永远的新疆之子。

百年语文 5

百年语文

  • 已更新至9集
  • 2012  

  112年前上海的南洋公学里诞生了一套《蒙学课本》,这是中国语文教育的分水岭,在此之前的数千年,学生们的语文教育都是来自于经史子集和圣贤书,而在此之后,他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本。一百多年前是什么人编写了这套开风气之先的语文课本,它讲了些什么呢,又是哪些孩子有幸读到了这历史上第一套语文教科书呢。

凤凰大视野:1962-东线往事 4

凤凰大视野:1962-东线往事

  • 已更新至5集
  • 2010  

 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至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的藏南边境的战争。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。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历时1个月,我军在西段清除了印军全部入侵据点,在东段进到了非法的“麦线”以南靠近传统习惯线附近地区。作战中,全歼印军3个旅,另歼灭印军5个旅各一部,俘印军第七旅旅长季.普.达尔维准将,击毙印军第六十二旅旅长希尔.辛格准将,总计歼灭侵印军8900余人。缴获各种火炮300余门,坦克10辆,汽车400辆各种枪6300余支(挺),及其它许多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。在反击作战中,我军共伤亡2400余人。

汉口五百年 10

汉口五百年

  • 已更新至5集
  • 2016  

  《汉口五百年》由武汉广播电视台、凤凰卫视历时两年联合制作完成。该片分为《天下名镇》《东方茶港》《东方芝加哥》《风云际会》《保卫大武汉》5集,立体呈现了一幅汉口500年城市变迁、商业兴衰、军政变革的历史画卷。
  《天下名镇》描绘了明朝成化年间汉水改道,汉口镇“横空出世”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的商业轨迹;
  《东方茶港》以中俄万里茶道为轴线,凸显汉口“东方茶港”的国际商业城市地位;
  《东方芝加哥》将晚清张之洞督鄂时代汉口的迅猛崛起,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贸易城市加以重点描摹;
  《风云际会》以辛亥革命史为主线立体呈现,勾勒了大汉口对现代中国格局形成的历史意义;
  《保卫大武汉》全方位叙述了汉口作为抗战时首都所具有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地位。

满江红:西南联大75周年再回眸 8

满江红:西南联大75周年再回眸

  • 已更新至10集
  • 2012  

  1937年“七·七”事变后不久,北平及其门户天津相继失陷。国民**决定将北大、清华、南开三所中国一流大学合并成临时大学。同年11月1日,在长沙建立西南联大的前身长沙临时大学,开学一个月后,因战事紧逼,危及衡山湘水。1938年2月迁往云南昆明,4月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,至1946年联大解散。

汪精卫:一生分作两回人 3

汪精卫:一生分作两回人

  • 已更新至5集
  • 2016  

  汪兆铭(1883年-1944年),祖籍浙江山阴(原绍兴县),出生于广东三水,字季新,笔名精卫,因此历史上多以“汪精卫”称呼。早年投身革命,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,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。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,驻上海创办《建设》杂志。1921年孙文在广州就任大总统,汪精卫任广东省教育会长、广东**顾问。1924年任中央宣传部长。后期思想明显退变,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,在南京成立伪国民**,沦为汉奸。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“骨髓肿”病死。

凤凰大视野---袁家故事 4

凤凰大视野---袁家故事

  • 已更新至5集
  • 2016  

  袁世凯一生中妻妾众多,其原配于氏是他当年返回河南乡试不第时在乡完婚的。两年后,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出生,这也是于氏唯一所出。袁世凯到朝鲜后,陆续添了多房妾侍并生了众多子女,总共十七子,十五女,但这些弟弟妹妹们都与袁克定的年龄相差很大,譬如次子袁克文就比袁克定要小足足12岁,因此袁世凯对袁克定当然是另眼相看,好生培养。袁克定从小就跟着袁世凯,无论袁世凯是驻节朝鲜还是小站练兵,或者巡抚山东、总督直隶,袁克定就未曾离开过一步。袁克定相貌堂堂,一表人才,一改他父亲那种身材五短、赳赳武夫之形象。袁世凯在清朝为官的时候,袁克定也供职于农工商部,但天有不测风云,1912年初袁克定在河南老家不慎摔伤,因为医治不及时而落下病根,走路有点跛态,作为父亲的袁世凯看了十分痛心,便于次年送他到德国继续治疗。

高考那点事 2

高考那点事

  • 已更新至5集
  • 2016  

  系列节目记录了解放后有关高考的存废争议,时代大潮下的制度改革和轰轰烈烈的恢复高考.

血沃英城—四战四平纪实 4

血沃英城—四战四平纪实

  • 已更新至5集
  • 2016  

  1946年3月到1948年3月,中国***领导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军队在四平街展开四次作战。第一次是四平解放战;第二次是四平保卫战;第三次是四平攻坚战;第四次是四平战役。在这几次战役中,双方共投入兵力40万人,累计战斗52天,国民党军队5万多人被歼灭,我军也牺牲了3万多人,这就是震惊中外的“四战四平”。四战四平不仅解放了四平,对全国解放也具有重大意义。因此,四平又被誉为“英雄城”。

气横关河-昆仑关战役纪实 4

气横关河-昆仑关战役纪实

  • 已更新至5集
  • 2016  

  昆仑关战役为抗日战争的大型战役之一,也是桂南会战国民革命军投入战力最强规模部队的一场战役。主要地点位于中国广西战略要点昆仑关,起始时间为1939年12月18日-1940年1月11日。昆仑关战役有广义和狭义两个说法,广义的就是指桂南会战中的防守南宁、反攻南宁和宾阳作战三部分,而狭义的只是指桂南会战中的反攻南宁部分。

风雨独秀:五四人物志之陈独秀 3

风雨独秀:五四人物志之陈独秀

  • 已更新至5集
  • 2009  

  在中国的历史上,五四运动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,从这一刻开始“五四”也成为中国青年的专属名称,也是从这一刻开始,自由之思想,独立之精神也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命运。五四运动从不曾退出中国人的记忆,那些关于启蒙的主题,民族的动力也不曾随着岁月流逝而失去,在那场风暴当中,挥舞着民主科学旗帜的陈独秀走到了一个时代的关口,巴黎和会上的屈辱让这位爱国者产生了深思,他甚至提出把那些为顾全饭碗而屈服卖过的官员扫荡一空。

喋血:中日谍战大揭秘 3

喋血:中日谍战大揭秘

  • 已更新至10集
  • 2010  

  从军统第一杀手暗杀中华民国首任国务总理,到戴笠为骗钱错失杀掉日本第一大特务良机,纪录片《喋血——中日谍战大揭秘》揭开了抗日战争期间中日两国谍战秘史。

血浴湘江 2

血浴湘江

  • 已更新至5集
  • 2010  

  那是一场影响了当时乃至未来中国时局的战争,76年后,湘江战役的硝烟已然离今天远去,而在湘江源头,三年不食湘江鱼,十年不饮湘江水的传说,似乎也只有八旬的老人,才知道传说后面所承载的血泪历史,那究竟是一场怎样惨烈的战争,为什么会有许多年轻的后人一无所知,却又有太多的老人提起湘江战役,便满是扼腕之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