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New York Philharmonic" 共找到影视: 5 部

NewYorkPhilharmonicYoungPeople'sConcerts 2

NewYorkPhilharmonicYoungPeople'sConcerts

  • 已更新至56期
  • 1967  

  1958-1972

纽约爱乐乐团平壤大剧院现场音乐会 9

纽约爱乐乐团平壤大剧院现场音乐会

  2008年2月,纽约爱乐乐团历史性地首次访问朝鲜人民共和国,作为第一支西方交响乐团,在东平壤大剧院举行音乐会,洛林·马泽尔执棒,演奏了德沃夏克、伯恩斯坦、格什温的作品,以朝鲜民谣《阿里郎》向听众告别。

美国人在平壤 9

美国人在平壤

  20世纪50年代那场战争,不仅让同一个民族分裂成两个对立的国家,也让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出现隔阂与断层。在此后的岁月里,他们相互攻讦、诋毁,却从未想过在这片多灾多难的半岛上实现真正的繁荣与和平。
  时间到了2007年,一切似乎发生转机。久久封闭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向死对头美国伸出橄榄枝,邀请纽约爱乐乐团来平壤演出。这一举措在美国引起轰动,人们纷纷猜测朝鲜背后的动机,也对这次音乐文化传播之旅产生种种期待与焦虑。2008年的2月,爱乐乐团一行两百多人抵达平壤。固有的意识形态让两国人民仍不免误解与隔阂,但优美的旋律却能让一切不和谐荡然无存……

年轻人的音乐会:音乐的意义是什么 1

年轻人的音乐会:音乐的意义是什么

  掘火档案:【译者前言】《音乐的意义是什么》是伯恩斯坦主讲的《年轻人的音乐会》系列第一期,我就是从这一集开始认识这个系列并迷上伯恩斯坦的。
  从小到大的音乐普及教育,早已让我们大多数人习惯了标题音乐和纯音乐的二元划分,认为有标题的音乐就一定是在讲一个故事,只要理解了这个故事就听懂了音乐,也只有能说出一个故事才算听懂了音乐。而对于无标题的纯音乐,大部分普及类讲座或书籍也会竭尽所能牵扯上作者当时的生活背景,试图说明作品就是作者人生经历和思想状况的投影。
  这种解说方式很容易被非音乐专业的大众接受,但离真正音乐的意义差了十万八千里。看过伯恩斯坦《哈佛六讲》的朋友应该理解,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语言,是独立于汉语或英语之外的自成一体的语言,因而音乐的意义也不需要借助另一种语言来阐述。伯恩斯坦在《年轻人的音乐会》开篇这期里举的一个例子非常有创意,让人耳目一新。如果你还不知...